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改變,慢性疾病已經轉型為急性傳染,成為國人健康最大的殺手。引起慢性疾病的原因很多,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為重要因素,例如:不規律運動、抽菸、嚼檳榔、喝酒及無定期接受健康檢查…等。
長期以來國人因為飲食習慣趨向於西式飲食,更因平時忙於工作,未養成定期運動及均衡攝取營養忽略自身健康,因此,像肥胖症、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罹患率,都逐年增加。
慢性疾病與氣候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,民眾步入中年以後各種生理機能逐漸衰退,造成慢性疾病逐漸出現;更因生活、飲食型態及工作壓力導致無聲殺手-猝死案件時有所聞,影響家庭及社會甚鉅,所謂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、預防慢性疾病,自我保健理念更為重要!
呼籲民眾應以「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」為主要目的,每年接受一次定期身體健康檢查,及每週至少運動三次(每次至少30分鐘),培養規律性的運動,調整生活作息並攝取均衡營養,接受正確相關衛教資訊,以提高自我保健觀念,遠離慢性疾病造成之威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