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 玉女 /彰化報導】
彰基醫學中心「梅鑑霧禮拜堂」1986年5月底竣工,陪伴彰基人走過36年歲月,於2022年10月25日~2023年3月31日期間進行整修,先後完成主體工程、視聽環控工程,展現「新天新地‧萬象更新」的全新風貌。正逢基督教教會節期的耶穌受難週,在馬可福音11章17節中提到『耶穌說:聖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。』聖殿是對上帝敬拜的神聖之所,理應看重。特於4月6日舉行整修啟用感恩禮拜,重新再次向上帝獻上虔誠的心靈,別具意義。
「梅鑑霧禮拜堂」的整體空間氛圍,以長老教會「焚而不燬」核心精神塑造,帶入「極簡」風格,白色色調象徵聖潔純真的百合花,給予人們鼓勵及撫慰,更要喜樂的生活。「弧形穹頂」引用詩歌《愛的真諦》中的歌詞-「凡事包容」;「包容」一詞本意為「屋頂」,指屋簷下之人得到保護與遮蔽,而弧形大面積的天花板穹頂,象徵著神對世人廣大的包容心。「十字架及線燈」以燃燒的荊棘發想,十字架天花板代表荊棘主幹、線燈部分為枝幹,經簡化抽象設計,並結合燈光表現及融合其精神,成為彰顯上帝愛與救贖的記號,以及無比堅忍毅力達成任務和「奉獻」自己的精神。
彰基董事長吳瑞鵬長老表示,感謝梅鑑霧牧師在當時如此落後的年代,帶著耶穌基督的精神,奠定台灣醫療及傳道的基礎,一百多年來,讓台灣的醫療史及傳道史,有著這麼重要的進步。此次「梅鑑霧禮拜堂」整修,整體空間不僅以長老教會「焚而不燬」的核心精神塑造,更注入包容及奉獻的精神;今天重新啟用,彰基同工繼續得以在此神聖殿堂做禮拜,一同學習與成長,領受神的賜福,這一切皆感謝主的恩典。因此,彰基要把台灣的醫療及傳道的工作,散播到世界各地,這就是愛的延伸,也代表梅牧師的精神一直延續下去。
彰基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,梅鑑霧牧師積極走遍中台灣各大小鄉鎮,引領民眾信奉主,並且節省自己開銷,將錢奉獻做為開拓教會之用,在當時物資極為缺乏的年代,仍然克服萬難為主傳福音的精神,所有同工應該效法與學習。今天「梅鑑霧禮拜堂」不只是軟硬體的整修更新,也是更新過去服事態度及價值觀,讓彰基為更多的世人做醫療宣教的事工,成為人人信賴的醫療體系。
1895年10月16日,梅鑑霧牧師與蘭大衛醫師遠渡重洋來到台灣,學習當地母語,一年後他們到彰化,先以「彰化教會」為基地,自1896年11月 29日起,開始福音及醫療的工作,這一天也就成為「彰基院慶紀念日」。二人在中部地區各司其職、合作無間,一起傳揚上帝福音;蘭醫師肩負彰基的醫療工作,梅牧師則積極地在街頭講道、開拓教會,也在醫院為病人禱告、安慰病人。
梅鑑霧的性格積極,經常隨身帶著來自家鄉的號角,走到街角大聲吹響並喊著:「上帝滂睍仔!」(原意:上帝遺失孩子),來吸引路人聚集後,開始以流利的閩南語傳遞上帝的福音;節儉的他總是說:「上帝的需要,是第一優先。」衣服除非破到無法修補才肯替換,離開彰化到外地傳遞福音,火車票一定是買最便宜的三等車票,把錢省下來奉獻給教會使用;另,神學造詣極深的梅鑑霧,曾經擔任台南神學院院長,神學著作極多,更獲頒神學博士學位。
梅鑑霧內心深愛台灣,每當返國休假或英國母會調動他前往其他國家服務時,梅牧師依然想念著台灣。因為初到台灣就感染瘧疾,身體狀況不穩定,英國母會曾一度將他調往新加坡工作,以避開台灣濕熱天氣,但後來又請調回台灣。1924年,因為身體的問題,英國母會將他調回英國,但是心中掛念台灣的福音工作,多次申請重新派來台灣服務,但都被英國母會拒絕申請;1940年2月28日蒙主恩召,享年74歲。
彰基「梅鑑霧禮拜堂」整修啟用感恩禮拜,董事長吳瑞鵬長老、院長陳穆寬教授進行啟鑰儀式,文史博物館館長暨切膚之愛執行長詹麗珠博士,分享『上帝奇妙的預備-宣教師於FORMOSA的印記』信息,一同和與會同工緬懷梅鑑霧牧師的佳美腳蹤。